(上接第一版)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,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学习活动。机关干部定期参加理论研讨班,与专家学者深入交流;企业员工通过专题讲座,将理论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;学校把理论融入思政课堂,开展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兴趣;在社区和农村,利用乡村大舞台、社区广场,以小品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;军营结合军人使命,开展特色学习;寺庙将理论融入教义阐释,推动理论宣传大众化、品牌化。
此外,整合本地学术力量,设立专项课题研究,借助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,开展线上线下互动讲座,及时答疑解惑,让理论真正深入人心,引导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,切实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以文化人,提升文明风貌
文化是民族的灵魂,我们要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“第一导向”,健全示范引领机制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利民惠民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。
在教育领域构建系统课程体系,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,让学生深刻领悟价值观内涵;媒体开设专题报道、投放公益广告,宣传先进事迹;举办文化展览、文艺演出,将价值观融入艺术创作,熏陶市民;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,并建立奖惩制度,激励更多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加强民族团结教育。学校开设专门课程,邀请不同民族人士分享文化习俗;社区组织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活动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;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,让“三个离不开”“五个认同”深深扎根于群众心中。
以文明创建为抓手,全面开展文明城市、村镇、单位、家庭、校园创建活动。制定详细标准细则,定期进行评估考核。文明城市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完善与环境管理;文明村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;文明单位加强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培养;文明家庭评选弘扬传统美德;文明校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,全方位提升市民素质与城市文明程度,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、长效化。
以文兴业,繁荣文化经济
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,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。我们要聚力发展这一“第一要务”,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,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。
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,完善设施网络。在乡镇农村建设文化站、农家书屋,举办惠民演出、全民阅读等活动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以千亿产值攻坚行动为契机,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,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收集素材,创作反映民俗文化的精品力作。
培育文化市场主体,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投资,扶持本地企业发展。优化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文创、影视等产业,创新文化电商等新业态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,打造文化产业园区,形成集聚效应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,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,开发民俗体验项目;以旅游传播文化,串联特色景点,打造国际文旅品牌,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以文塑城,展现独特魅力
聚焦提升“第一吸引力”,深入挖掘拉萨文化特质,推动城市形象内外兼修。加大对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,积极推进重点文物保护项目,持续开展拉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,建立文物保护清单。
办好2025年“藏戏演出季”,选调书法、美术、非遗项目开展进校园活动。加强对拉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,建立非遗传承基地,开展进社区、学校活动,传承非遗文化。同时,培育新的文化元素,引进现代文化产业与业态,打造艺术中心、文创街区,提升城市文化品位。打造一批正能量的网红主播、城市新地标,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。办好2025年拉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,雪顿节等文旅活动,利用新媒体广泛传播,塑造“文化拉萨”品牌,讲好拉萨故事,让拉萨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名城。
以文夯基,筑牢意识防线
扛实意识形态工作“第一责任”,完善工作责任制,推动意识形态阵地全面过硬。加大对新兴媒体等主流媒体的投入,创新报道形式,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,提档升级《问政拉萨》《都市导航》等精品栏目。守牢教育领域阵地,增加思政课程比重,改进教学方法,加强师资建设,开展红色主题活动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。
2025年,拉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,深入贯彻落实肖友才书记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批示精神,要坚持“文化兴市”不动摇,大力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加快建设“文化强市”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条件,以优异成绩迎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,奋力开创拉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崭新局面,让拉萨文化之光在新时代熠熠生辉!